English

“企业身份+互联网”打造企业信誉管理体系基石

2001-02-23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市工商局局长 王纪平 我有话说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认识的加深,人们对网络的使用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服务转向综合性的应用开发。在这个大趋势下,建立网上企业身份认证系统,促进企业信誉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以网管网”难得的切入点。对此我想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企业信誉管理体系的作用

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很多违法违章行为仍存在,有些甚至是明目张胆的诈骗、造假行为,这与没有一个很好的企业信誉评价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信号有效的调整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但要让价格信号发挥正常作用,还要有企业信誉机制的保障。如果交易者不能够识别发出价格信号的企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老字号”,还是一个前科多多,信誉很差的“皮包公司”,那价格信号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而这种情况的大量存在对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存在来说是致命的。市场缺乏一个有效的现代的企业信誉机制,已经干扰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仅仅寄希望于市场的自然演进来建立完善的企业信誉评价机制是不行的,行政管理在企业信誉管理上必然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违法企业不怕处罚、就怕曝光,这说明它们已经认识到了企业信誉的无形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将“曝光”作为一种日常管理手段,那么也许可以在减轻对企业行政处罚的同时强化我们的管理。当然仅靠宣传媒介的报道和评奖评优的老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将思路转移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上来。

企业信誉的组成和企业信誉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信誉可以划分为:企业的身份、守法情况、经营情况、产品质量和服务情况、银行信用情况等内容。目前对这些企业信誉信息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管理思路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加以解决。

(一)企业的身份

企业的经营身份是国家法律、法规授予一个企业的法人资格,它是企业信誉建立的前提,也是企业信誉的内核。当前我国的企业身份是国家以颁发《营业执照》的方式授予的,并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企业身份管理体系。

近年来,各地工商局已经开始为社会提供各种有关企业登记事项的查询,以方便各方面对企业身份的了解,促进企业信誉机制的建立。但目前一个上海的企业想要验明北京经营者出示的《营业执照》的真假,需要亲自赶到北京市工商局的查询窗口进行查询,而且所能够查询内容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查询、核对《营业执照》真假的成本过高,不可能大规模推行,于是假冒、伪造《营业执照》的问题便频频出现。

网络的普及为我们实现以《营业执照》为基础的企业身份管理,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利用目前网络中流行的CA(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完成对工商局提供企业身份信息的加密和在线传输,根据我们的职能,可以通过对《营业执照》的技术改造,使其数字化、网络化、密码化,而建立起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身份认证系统。

(二)企业守法情况

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体现了对消费者负责原则,一个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符合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是否照章纳税,是否缴纳了社会保障金等等,这些都是关系一个企业信誉的重要信息。而在此类有关企业是否遵纪守法的信息中最权威、最有比较性的,就是行政、司法各个部门对该企业经营许可和违法处罚记录。如果这些许可和记录能够和企业经营身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能够在对这个企业的身份进行查询的同时,也能够方便的查询到这些纪录,那么人们就可以非常简便的对某个企业的信誉情况形成一个大致印象。

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将每个政府部门档案中的信息整合、实现社会共享。通过这个方法,政府机关对企业实施信誉管理目的就可初步达到。通过将企业变得“透明”,消费者、厂家、商家选购商品、服务会有的放矢,市场管理者也多了一种无形而又无所不在的手段。

对上述信息的公开应该说不存在什么法规上的障碍,主要障碍是技术手段的落后和各自封闭的管理思路。要想改变这一点,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即在企业身份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整合各政府部门持有的企业的守法信息是现阶段建立企业信誉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一卡式”企业信誉管理体系

(一)企业身份管理体系分类

目前我国的网上企业身份认证系统,从其管理者的身份上看主要应该分为两类,一是由具备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身份认证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市场化体系);二是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行政管理需要建立的企业身份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行政管理化体系)。总的来看,这两类管理体系都存在对企业身份认证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由于其出发点、职能的不同,这两类体系将走向不同的方向。

1、市场化体系

市场化体系将走向国外所流行的第三方认证的方向,但其前景尚不够清晰。除了国有银行外,其他企业希望完全借助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的信用提升至能给其他企业发放“身份证”或者“信誉证”的程度是相当困难的。

2、行政管理化体系

由于我们工商局没有提供一个企业身份管理的基础平台,各单位只有自行开发了各自的网上身份确认系统。目前无论税务、公安、电信、海关等,各单位都可以在本部门的行政管理中设定,其使用范围只要不超出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即可。比如:税务机关给企业一个网上报税的身份,企业就可拿着这个身份完成保税。但是企业拿着这个身份不能去银行开户,因为银行无法认可税务机关设定的企业身份。

(二)行政管理化体系的协调

既然出现了多个行政管理化体系,那么就一定需要有个管理秩序来保证这些体系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目前看建立这个秩序首先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解决各个行政管理化体系之间定位问题

企业身份管理需要每个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是各个部门参与都应该根据各部门现有职能进行定位。在企业身份的认定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最本质的基础,因为所有企业法人的身份都是各地工商局依法审核后赋予的。所以,在企业信誉管理上首先应当确立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企业身份管理的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各个政府部门再根据本部门对企业的专项许可和行政处罚情况,联合实施对企业的守法情况等信誉管理。

目前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正在北京地区进行本部门的企业信誉管理平台的试点工作。为了避免本单位的授权企业身份认证的使用范围过窄,他们尝试和各个兄弟单位联合办公,也邀请工商局派人参与检查企业提供的《营业执照》的真伪。我们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但一些问题的暴露使我们认识到这种方法缺乏科技含量,操作上也难以持久。

首先,联合办公只能是用肉眼对《营业执照》进行鉴别,这种方式等于给违法分子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如果他拿到了伪造的惟妙惟肖的纸质“《营业执照》”,就可以蒙混过关,获得和合法企业一样的“电子身份证”,也就可以在网上公开实施各种违法活动,其危害极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在生成《营业执照》的同时生成“电子身份证”。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政府部门只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其次,一次性复核无法实现动态管理。此次联合办公后,就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的登记事项变化了,新的企业也申请办理同样的“电子身份证”了等等,这些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是,不可能为了一次一两个个别的问题,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联合。我们目前的行政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各个部门的联合办公。在有关企业身份、信誉管理上,由工商局负责企业身份管理,各部门实施信誉管理的框架也是非常清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将这个秩序直接转移到网络中呢?

2、解决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

不准备开发独立管理的“电子签名”的部门和需要开发本单位独立管理“电子签名”的部门,都需要解决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

所谓企业信誉管理体系的主要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有关该企业的信誉库,这个库建立在互联网上,包括每个企业的身份情况、守法情况和经营信息。二是每个企业手中的IC卡,这个卡片是打开企业信誉库的钥匙,通过它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签署在电子文件上,完成电子签名。企业的真实身份只有一个,因此只要企业拥有工商局颁发的IC卡就可以实现全部信誉管理功能。其他政府部门只要根据自身职能完成对信誉库的管理就可以了。困难的是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自己的“电子签名”体系。这些“电子签名”的统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IC卡及其读卡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如果企业手上都有一堆的卡和读卡器,以应付每个政府部门的规定,就有悖于网络中的信息共享原则,有悖于管理中的效率原则,也有悖于经济中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三)“一卡式”企业信誉管理体系

在企业信誉管理体系中,发放给企业的IC卡应当只有一张。理想状态下,这张卡片上由工商局在上面写入企业名称、企业注册登记号和相关的密码程序就足够了。其他包括法人、注册地等登记信息都可以储存在网上,到需要查询时进行调用就可以了。各政府机关对企业的信誉管理不必每次都重写IC卡,只要定期修改自己在因特网上的数据库就可以了。

对于目前已经开发了自己的“电子签名”的部门和一些因为工作关系需要有独立的“电子签名”的部门,我们还需要一个解决方案。我认为这个方案应该是在同一张“企业身份认证通卡”实施多个部门的企业身份认证管理。具体的设想是:每个单位根据原有市场准入程序中的顺序,逐个在同一张卡上完成对每一个企业身份认定。比如:甲要办理企业,按照原有的程序他首先要到工商局办理企业登记,那么我们在给他颁发《营业执照》的同时,就会给他发放一张“企业身份通卡”,并在这个卡上写入工商局认证过的身份。然后甲拿着这张卡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在办理税务登记的时候,甲出示这张卡,税务机关就可验明甲的身份。这时税务局有两个选择:一是他们不建立自己的电子签名,这种情况下直接在信誉库中写入有关该企业的信息就可以了;二是他们建立自己的“电子签名”,那他们除了写入信誉库外,还需要在卡上写入“电子签名”,然后甲再拿着这张卡到下一个部门办理手续……最终甲的一张卡上就会写入全部的自身身份和以后办公所需的“电子签名”。以后甲用这一张卡,就可完成网上年检、网上报税(可利用税务局需要的专用“电子签名”)等工作。

通过这样一个思路可以基本解决上面我们提到的两个问题,同时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前不久,我局尝试了和市地税局数据库的互连,结果仅海淀区地税局一家的税源户就增加了三成。如果我们实现了“一卡式”的办公,那么就真正做到了使任何一个企业的手续始终完整,这等于是取消了证照不全、企业违法经营可能性,是对国家调控市场职能的一个有力保证。

要实现上面这个设想,最好能够由多个部门联合建立一个企业身份认证管理中心,着重从事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定各个单位将企业身份等认证写入IC卡的先后顺序和形式。各个单位的企业信誉管理平台建立的有早有晚,一个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方式加入整个体系中应当由中心管理进行协调。同时中心也可以主动承担起协助、推动各政府部门身份认证体系建立的职责。二是完成对卡的管理。发放卡必然要有一定的成本,而为此收取费用又可能形成经济收益,中心以第三方的角色完成对这些成本、收益的管理比较合适。三是实现对企业信誉管理体系的深度开发。此外在上面提到的设想中,卡中写入的只是企业的身份信息,中心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对企业身份信息、守法信息,以至于经营信息的深度开发。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化体系的建立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整个行政管理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处于一个龙头地位,所以我系统的企业身份认证体系的建成将对整个行政管理化体系管理秩序的建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就以下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一)管理网络的思想转变

以往我们特别重视网站的管理,认为网上经济秩序的管理和网下经济秩序的管理是两个不相同的问题。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是不够准确的。现在全世界网络经济正在由一片喧闹中转向对网络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探讨。人们开始从对网络的迷信中走出来,将网络视为一个有用的工具。工商行政管理的网上管理最终也必然是要如此。

我们使用网络身份认证技术将不仅仅是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公司,还可以运用它对每一个普通企业实施身份管理,从而使得网络成为我们一般性管理实践中的有力工具。走稳了这第一步,我们还可着手实现企业的网上年检、网上变更、网上报关、网上通关等等电子政务,这样我们反过来还会对整个网络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那时,我们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讨论对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规范。

(二)认清我们在企业身份管理中的角色

网络时代一切都将是数字化的,整个社会主体的身份都将凝结在一组一组数码上。在这些数码中最重要的将是两个:一个是自然人的代码;一个是法人代码。它们将是数字化市场中的索引,在它们背后将是一个又一个的支撑起市场秩序的企业身份数据库。从目前的政府职能划分上看,承担起牵头管理自然人身份的应当是公安部门,而在对法人的管理上工商行政管理将扮演主要的角色,我们应当努力争取企业注册登记号、税务登记号、企业代码、银行账号的合而为一。为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应该注意做好两点工作,以赢得各方面的支持。

第一,为各部门在加入这个新的管理体系创造条件。我们必须看到建立部门身份认证秩序是一个有利于国家、政府部门、企业等几个方面的好思路,它可以把“蛋糕做大”。但是要做大这个蛋糕一个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允许每个参加者都分得一份。为此我们应当平等对待任何一个加入管理秩序的部门,同时为他们可能的加入和退出创造便利的途径。

第二,应当尽量避免直接和经济收入挂钩。由于我们将来是主要的“企业认证通卡”的发卡部门,从国家改革的大思路上讲,政府必然是收支两条线的。我们应当关心的只应是行政管理职能,至于经济收入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